关于印发《〈东莞市鼓励镇区工业园区发展的优惠措施〉实施细则》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16:49:08   浏览:973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东莞市鼓励镇区工业园区发展的优惠措施〉实施细则》的通知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政府


东府[2003]107号
关于印发《〈东莞市鼓励镇区工业园区发展的优惠措施〉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区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
  《东莞市鼓励镇区工业园区发展的优惠措施》已经施行,为了增强操作性,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认定程序
  (一)市政府成立东莞市镇区工业园区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外经贸局,以下简称办公室),负责组织全市镇区工业园区的认定、落实优惠措施以及处理日常事务。由市政府1名副秘书长任主任,市外经贸局1名副局长任副主任。
  (二)各镇区需要设立工业园区,不论是镇区投资设立还是外商或民营企业家投资设立,均由镇人民政府(区办事处)向办公室申报认定材料,办理认定事宜。
  (三)对确实已没有1000亩集中连片土地可供开发的镇区,可适当放宽园区面积限制,但必须经过东莞市镇区工业园区管理领导小组审核批准。
  (四)申报的工业园区必须符合《东莞市镇区工业园区管理办法》的要求。申报的认定材料必须包含:
  1、申请书;
  2、本镇区用地规划;
  3、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图;
  4、园区基础设施规划图;
  5、园区环境保护规划图;
  6、园区消防规划图;
  7、园区管理机构及服务设施的资料;
  8、如果是整合的园区,还需提供园区内已有企业名单、具体位置、占地面积等资料。
  (五)办公室将收到的申报材料分别转到相关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根据《东莞市鼓励镇区工业园区发展的优惠措施》的规定进行审核,在规定的时限内,办理各项审核手续,提出审批意见。
  (六)各职能部门完成各项审批后将材料送回办公室,办公室组织市外经贸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建规划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发展计划局、市公安消防局等部门组成认定小组,赴实地勘查,明确界定工业园区的边界、园区内建成区面积和未来开发面积,并向领导小组撰写书面报告。智能化园区的认定,必须待园区按智能化的要求建设,并成一定规模时,由办公室会同市信息办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会审后报领导小组。
  (七)市政府常务会议根据办公室提交的报告研究讨论。符合要求的以市政府文件形式加以确认。
  二、费用返还程序
  (一)经市政府认定的镇区工业园区享受《东莞市鼓励镇区工业园区发展的优惠措施》规定的费用返还优惠。认定前已开发的工业用地、认定前已在园区内的企业、经营性房地产项目用地和土地使用权转让均不享受此优惠。
  (二)园区优惠措施涉及费用返还的,一律实行先征后退。
  (三)园区享受优惠的具体事宜,由各镇区工业园区管理机构统一办理。具体操作办法是:
  1、项目土地办证费用按“全额缴交,年终返还”的方式操作。具体项目办证时,用地单位必须按国家、省、市有关收费标准逐宗全额缴交有关费用后,市财政局于年终一次性将市收部分30%返还镇区。
  2、使用市财政周转金、已办理报批的地块项目,用地单位在全额缴交有关费用后,市财政局将市留成部分30%返还镇区。
  (四)费用返还与用地审批同步办理。在受理项目用地审批的同时,办理项目用地费用返还审批。
办理项目用地费用返还的步骤:
  1、镇区审核。非扶贫镇区用地单位向属地国土资源分局提出用地申请,11个扶贫镇填写《东莞市返还扶贫镇村用地市收费留成部分申请表》,经镇区国土、财政分局联合审核后,由镇政府领导审批,并加盖镇人民政府公章。
  2、市审批。镇区国土资源分局将返还费用的具体项目材料报市国土资源局审核,经批准用地后由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台帐制度逐宗按项目确认返还费用的面积、金额,送市财政局,年终返还。
  (五)园区内市镇两级税收分成比例按园区认定前后来划分,认定前园区内已有企业所产生的税收分成比例为5:5;认定后新办企业所产生税收按市40%、镇区60%分成。具体步骤是:
  1、园区新办企业镇区分成比例提高部分(10%)作为专项分成,与原市与镇区财政管理体制规定的镇区税收分成分别办理;
  2、年度终结后10个工作日内,由各镇区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将园区认定后新办企业名录上报办公室审核,在审核后的10个工作日内将可享受优惠的企业名录分别送达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
  3、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在收到企业名录后20个工作日内,将园区认定后新办企业的上年度缴税情况(分税种)整理汇总,报市财政局;
  4、市财政局根据税务部门提供的园区认定后新办企业的缴税情况,计算出各镇区应分成数,在3月份返还镇区财政。
  (六)园区内新办企业要享受增值税优惠,由企业提供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复印件及纳税证明,镇区工业园区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办理事宜。

东莞市人民政府
二○○三年十月二十三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云南省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分流安置实施办法

云南省人民政府


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39号


  《云南省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分流安置实施办法》已经1996年11月11日省人民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四日
         云南省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分流安置实施办法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务院《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的国有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企业富余职工是指因生产经营情况发生变化,调整劳动组织和人员结构后,在企业内部下岗、待岗的职工。


  第四条 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劳动合同制度,严格履行劳动合同,实行科学的劳动定额定员管理,逐步减少和杜绝冗员。


  第五条 分流安置企业富余职工应当遵循企业分流消化,企业主管部门调剂安置,社会提供帮助,鼓励自谋职业,保障富余职工基本生活的原则。


  第六条 对下列情形之一的富余职工,企业应当予以妥善安置,不得推向社会:
  (一)一般工种男职工年满50周岁、女职工年满45周岁或者特殊工种男职工年满45周岁、女职工年满40周岁,且连续工龄满15年以上的;
  (二)复员退伍军人在企业适应期内的;
  (三)患职业病或者因工伤残并鉴定为5--10级的;
  (四)符合国家计划生育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五)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第七条 患有精神病、麻疯病、恶性肿瘤及烈性传染病并鉴定为1--4级的富余职工,应当退出劳动岗位,解除劳动合同,办理退休、退职手续,享受退休、退职待遇。


  第八条 为安置富余职工而兴办第三产业的企业,原企业及有关部门应当给予如下扶持:
  (一)自开业之日起,税务部门按规定给予享受两年免征、三年减半征收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二)兴办企业自筹资金不足、确需扶持的,各级劳动就业机构可借给再就业基金予以扶持。
  (三)其他扶持单位对企业的借款,应按双方约定,由企业归还扶持单位;也可转作投资,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第九条 企业富余职工创办经济实体或者从事个体经营的,原企业及有关部门应当给予如下扶持:
  (一)企业富余职工创办经济实体或者从事个体经营并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除按本条第(二)项发给安置费和一次性生活补助费作为启动资金外,经当地劳动就业机构审定,将其应当享受而尚未领取的失业救济金、医疗费一次性支付给个人。
  (二)企业富余职工个人申请解除劳动合同自谋职业并经企业批准同意的,由企业按其每满一年工龄发给上年度本人一个月的平均工资,作为一次性生活补助费;企业还应当发给不低于5000元的安置费作为自谋职业的启动资金,停产、半停产特困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发给5000元以下但不得低于3000元的安置费。
  企业富余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后,又被原企业招用的,如将解除劳动合同时发放的安置费、一次性生活补助费交还企业,由企业代其补投各种社会保障费用,工龄可连续计算;不愿意交还企业或者将其作为个人股金入股的,工龄从零计算。
  (三)企业富余职工个人申请,企业同意,保留劳动关系在外寻找生产(经营)门路的,企业和富余职工应当依法缴纳各种社会保障费用。富余职工个人按期如数向企业缴纳社会保障费用个人部分的,企业应当为其计算工龄,并保留劳动关系1至2年;停产、半停产企业和其他企业的富余职工到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工作的,可保留劳动关系2至3年,逾期不归者,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关系。
  (四)凡男职工年满45周岁、女职工年满40周岁,连续工龄按养老保险投保年限满15年以上,经企业批准自愿从事个体经营,并缴纳各项社会保障费用个人部分的,可与企业保留劳动关系,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
  (五)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凭企业开具的富余职工下岗待岗证明书,办理从事个体经营的营业执照,并在一年内免征管理费。


  第十条 凡有富余职工的企业,应当严格限制使用流动就业人员。利用企业优势,把一些向外承包、为生产配套、后勤服务的项目,交由富余职工承担。


  第十一条 为安置富余职工而兴办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新企业和企业富余职工创办经济实体就业的,创办初期如社会保障费用属企业缴纳的部分有困难的,由原企业缴纳1至2年。


  第十二条 按《规定》第八条对富余职工实行有限期的放假,富余职工放假期间的生活费不得低于本地区民政救济最低生活费标准,假期工龄(按投保年限)连续计算,并允许其从事有报酬的合法劳动。


  第十三条 按《规定》第九条退出工作岗位休养的富余职工,生活费由企业自定,但不能低于省人民政府规定的企业职工最低生活费保障数。


  第十四条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的功能,为富余职工的分流安置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和转业、转岗培训服务。企业要适时向职业介绍机构提供需调剂安置富余职工情况或者缺岗情况。对企业、行业、地区进行富余职工余缺调剂的,劳动部门应当积极提供服务,协助办理有关手续,实行调配指标控制的地方,对富余职工的调配应当优先解决。


  第十五条 建立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分流安置统计报表制度。报表由省劳动厅商省统计局统一制定。


  第十六条 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云南省劳动厅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科技局市发展计划委市经贸委无锡市优秀研发机构评选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科技局市发展计划委市经贸委无锡市优秀研发机构评选办法的通知

  锡政办发〔2004〕132号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科技局市发展计划委市经贸委无锡市优秀研发机构评选办法的通知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科技局、市发展计划委、市经贸委制订的《无锡市优秀研发机构评选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九月二十九日


无锡市优秀研发机构评选办法

市科技局 市发展计划委 市经贸委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发挥本市研发机构对企业及行业科技进步的带动作用,通过政府扶持和引导,促进研发机构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成果的工程化、商品化水平,推动企业及相关行业的科技进步,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研发机构是指在自然科学相关领域内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新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和试验工作的独立科研院所、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外商研发机构以及公共技术研发平台。
  第三条 市科技局、市发展计划委、市经贸委负责项目的受理、组织评审等日常工作。每两年评选一次。
  第四条 评选条件:
  (一)有一支由学科带头人领衔、专兼职相结合、省内一流的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和试验的专业技术队伍。独立科研院所要求拥有10名以上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高级技术职称的专职科技人员。其他研发机构要求拥有5名以上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高级技术职称的专职科技人员。
  (二)有固定的场所、组织机构、先进仪器设备及其它必需的研发条件。
  (三)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占企业(研究院所)总收入比例应不低于6%。
  (四)有一整套有利于研发机构运行发展的内部管理制度。
  (五)能针对行业或地区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攻关,在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的基础上,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新技术,并进行工程化研究,为企业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含标准)、工艺、装备和新产品。评选期内承担或完成省部级科技项目2项以上,申请专利3项以上,实现产业化项目2项以上。
  第五条 凡符合评选条件的项目,由项目承担单位通过各市(县)、区主管部门向市科技局、市发展计划委或市经贸委提出申请(市直属单位向市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以下申报资料:
  (一)无锡市优秀研发机构评选申请表;
  (二)机构章程或运行模式;
  (三)场地和仪器设备等有关证明;
  (四)上年度财务报表;
  (五)有关专利(版权)证书,部省级以上项目立项,研究生学历以上或具高级职称的研发人员的相关学历或职称证书,研究开发费用来源与落实情况等证明材料。
第六条 由市科技局、市发展计划委、市经贸委推荐有关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优秀研发机构进行评审,确定优秀研发机构,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负责评选的日常工作。
  第七条 奖励方式:
  (一)无锡市人民政府进行表彰并授予“优秀研发机构”荣誉称号。
  (二)在同等条件下,市科技经费优先支持研发机构申报的各类计划项目。
  第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九条 本办法由市科技局负责解释。